今天是:2015年04月01日 17:45:42 星期三

当前位置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
对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20 18:10 作者:绥德县政协提案委 来源:绥德县政协办 浏览次数: 次
恢复窄屏

改善人居环境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县政协提案委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以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参考。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卫工作,把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制订了《实施方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治理宣传教育力度,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66%的村庄实现了“五化”(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达标。2012——2015年全县共争取中省市农村“以奖促治”环保专项资金2248万元,实施了15个农村综合整治项目、9个生态村创建项目、3个市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4个生态镇创建项目、46个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17个水源地保护项目。总共涉及12个镇72个村庄,累计配置了21辆垃圾清运车、721个垃圾收集桶(屋),建设了56套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设施和45座养殖场粪便堆肥室及31座尿液厌氧发酵池。20164月份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百日清洁行动以来,乡镇共投入人力2000人次,资金140万元;动用各类机械设备65台次,清理各类垃圾1300余吨。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村镇的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二、现状和问题

    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与县城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镇村生活垃圾成堆,小河污水横流。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乱倒垃圾的不良习惯。或倒在房前屋后的坡地上,或倒在大路边,或倒在小河边。国道和集镇街道上虽设有垃圾箱(屋),但一些村民为了自己方便仍然随心所欲,随意乱倒。我县大部分村庄都有小河,村子越集中,人口越密集的地方,河水污染越严重。而农民的水井大都建在小河边,由于村民素质较低,村组织管理缺失,村民直接将污水排入小河,臭水长期淤积,苍蝇蚊子到处乱飞,不堪入目。周边若有养猪户,河水发黑,水中的微生物无法存活,致使村民水源遭受严重污染,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给村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农村地下水质逐渐出现恶化现象,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污点”。

     2.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养殖污染日趋严重。不少养猪大户的猪舍都是建在房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排入露天水渠,繁殖细菌,极不卫生。部分村个别农户的牛栏也建在家门前,与自己居住的新窑洞显得极不相称。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6.2万头、牛饲养量6800头,羊子饲养量36.2万只、家禽饲养量110.3万只,这些畜禽粪便基本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我县规模化养殖场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生物间相互利用的生态循环方式的很少,大都是微小型养殖场。而这些微小型养殖场为了便于加工、销售和运输,多数建在人口较密集区域,农田占有量相对较少,使养殖业与农田利用脱离。小型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环境管理不善等问题,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群众怨言不断。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

    3.环卫设施滞后,垃圾处理较为困难。目前,我县15个镇只有8个镇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成立了临时垃圾清理队,购置了为数不多的垃圾收容器。国道沿线建造了垃圾屋,而村道、镇道、远离镇的村庄成为环境整治的盲区。由于资金原因,镇、村环卫人员、垃圾回收设施、机械设备严重短缺,制约着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就现有的垃圾填埋场都是简易堆放,没有处理设备,没有垃圾分类,容量也有限,垃圾堆积成山,产生新的污染源。

农村中上述“脏、乱、差”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四害”,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饮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成灾”。

三、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近年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县城及国道,对农村环卫工作重视不够,农民的生存环境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村环卫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

2.投入不足。据了解,各镇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镇级的环保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相关部门“以奖代补”治理基金和镇财政中支出。由于各镇经费紧张,即使想治理环境污染也是杯水车薪,无能为力。

    3.管理乏力。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除移民搬迁村和镇周边村之外,我县大部分农村卫生保洁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没有形成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4.意识不强。群众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未能达到入脑入心,村民依然抱有“农村就是农村,怎能跟城市相比”的想法,导致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村干部认为这都是上级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甚至认为搞环境卫生出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就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四、对策和建议

    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核心是农村。解决农村垃圾出路问题,破解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已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1.广泛宣传,深化认识。农民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农村环境整治的根本目的是造福农民自己,正确处理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的关系,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真正由思想认识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这要比花钱治理见效更得力、更持久。二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村干部的引领作用。要想群众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党员干部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再来带动自己的家人或身边的人,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要把农村环境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乡村,大力宣传乱倒垃圾对水源地造成的影响,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真正让农民群众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2.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是对生活垃圾的治理。要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安放固定垃圾桶。对集镇、移民搬迁村要采取“户集、村收、镇处理”的方式,每个镇要配备一辆清运车,建设一个较为标准的垃圾处理场。

二是对养殖场户的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养殖场点必须合理选址,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养殖废物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对微小型养殖户要协调镇村对其清理整顿,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应限时关闭或转产。对新建养殖场,要严格审批,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规范管理。

三是对污水的治理。水是生命之源,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要加快对集镇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尽快解决集镇人口居住集中区域的河水污染,给农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继续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坚决禁止养殖户在水源地上游修建畜禽养殖场。对农村小河河道、河岸要加大治理力度,尽快改善河道环境,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用水安全,让农民住得舒心,喝得放心。

3.整合资源,加大环保投入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整合部门资源,加大对农村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废水、废物处理率,有效促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新建移民搬迁点,要做好地下管网设施建设,以免造成新的污染。要预算专项工作经费,健全镇街环卫机构,组建专门队伍,配足清运人员,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领导,实施“村容整洁”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把“村容整洁”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的任期目标。要建立县对镇,镇对村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制度,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文件。各镇及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融入到当前的扶贫攻坚工作中,充分认识没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农民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村组织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清洁村规民约。村两委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通过上下联动等系列措施,切实改变村民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的行为,真正形成农村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是时代所需,农民所盼,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责任。各级领导要以战略高度、长远目标看待农村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精准脱贫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建设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