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5年04月01日 17:45:42 星期三

当前位置

绥德县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8-02-05 09:18 作者:马蕊 来源:榆林日报 浏览次数: 次
恢复窄屏

近年来,绥德县按照“规划引领、打造特色、保护修复、完善功能、开发利用、宜居富民”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文化引领、文旅融合、一城四创和旅游兴县,着力打造名州省级文化旅游街区和全域文化景观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 注重项目推进

先后编制了《绥德县名州省级文化旅游街区建设规划》《绥德县名州省级文化旅游街区城市设计规划》,将旅游区总体布局为一条轴线、三大板块、若干景点,形成了以历史街区为发展轴线,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秦汉文化构成三大核心板块,以革命历史纪念馆、汉画像石馆、扶苏文化苑为主体,华墙院、高家进士院、文庙、巽地楼、永乐门、银川门、绥德地委旧址、绥德师范旧址等为支撑的旅游网络体系。

加大资金投入,将名州文化旅游街区建设项目列入县财政专项预算,并通过整合项目、捆绑资金、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护修缮、旅游设施、新区住房、镇区环境整治等六大类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景区(疏属山核心景区)两园区(黄土风情文化园区、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的名州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体系。

突出文化引领 创新文旅融合

绥德县坚持以凸显绥德古城风貌、陕北窑洞和民俗文化为主线,按照“新建如旧、改造如旧、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棚户区改造,全力加快传统街区的改造提升。把绥德古城核心区域疏属山作为名州文化旅游街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充分挖掘扶苏墓及扶苏祠、蒙恬墓、汉画像石馆、文庙等厚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名州文化旅游街区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同时,着力完善景观牌楼、游客中心、窑洞宾馆、购物超市、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街区综合服务功能,再现陕北民俗和历史传承特征。

坚持“旅游+”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服”八字方针,以特色美食、特色产品吸引人,以特色文化、特色景点留住人,拉伸产业链,培育多元业态。2017年,全县旅游接待229.64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11.199亿元。

致力环境提升 构建旅游兴县

绥德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全力加快推进名州文化旅游名镇环境整治。

加快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镇区环境;持续开展镇区环境整治工作,彻底整治脏乱差;加大对镇区、山体、河岸等绿化和亮化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期分批搬迁旅游区周边居民和机关单位,缓解景区人流、车流压力。同时,以城景兼备为核心,以文化遗产、地域渊源、历史民俗、生态山水为主线,在城市建设的框架下多元发展,打造良好的城乡全域旅游环境,实现人景融合。

“十三五”以来,绥德县以建成“全国文化强县、西北旅游名县和榆林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成立绥德县文物旅游局,组建绥德县文化旅游产业公司,创新文化旅游建设、管理、运营、人才、市场“五位一体、同步推进”模式,依托绥德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以名州文化旅游街区、以黄土风情园、创新园区和以郭家沟、三十里铺为主的34A级景区;以合龙山、郝家桥、一步岩、崔家湾绿源、党氏庄园、义合古镇为主的63A级景区;16个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精品小镇;以及若干个农业、林业、水利休闲产业园区”的“3616+”精品景区创建工程;着力打造以“一首旅游歌曲——《三十里铺》,两部旅游大戏——《印象绥德·我的三十里铺》《米脂婆姨绥德汉》,三个精品演出剧团——绥德县晋剧团、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绥德唢呐团,十五部乡村民间小戏”为主的“12315”精品文化工程;着力创建以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黄土文化、美食文化等为主的“绥德范·臻陕北”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公共品牌,努力把绥德打造成为陕西省特色文化旅游街区、陕西省旅游扶贫示范县、西北文化旅游聚集地、陕西黄河公园中心城市、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