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依托区位、交通、教育、文化四大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煤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黄土文化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全力推进陕北物流中心、榆林市副中心,榆林南部煤盐化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黄土文化旅游胜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夯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协调发展。
一、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11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77亿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02%,较上年增长20.34%;县本级投资额完成11.90亿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19%,较上年增长10.016%;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645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188万元,完成任务的140%,同比增长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9707.76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03%,较上年增长23.8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5650.23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13%,较去年同期增长23.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2.86亿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03%,较去年同期增长21.70%。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农业农村工作进展顺利。
201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59.0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1.21万亩,总产95272吨;油料14.07万亩,总产19226吨;小杂粮23.01万亩,总产31157吨;蔬菜3万亩,总产50580吨;劳务输出7.7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3%,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21600亩;大力提高红枣产业科技含量,发展新品种红枣1900亩,高接换头2500亩,新发展矮化密植红枣示范园5000亩,低效林改造2万亩,建红枣保鲜库10间,红枣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产值1.2亿元;年末大家畜存栏9700头,饲养羊子33.6万只,生猪12.4万头,家禽91万只,人工种草3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3.1亿元;建成小杂粮、马铃薯、地膜花生、西小瓜套种4个万亩生产示范基地;马铃薯平均单产增产1195公斤,增长84%,创全市千亩旱地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优质谷子科技示范1200亩,平均单产250公斤,较全县谷子平均单产增产68公斤,增长37%。个别密度较高的地块单产突破400公斤;高粱高产示范200亩,平均亩产700公斤,亩产值达1400元;芝麻蜜小瓜平均亩产达1800公斤、收入达1.5万元以上,创全市甜瓜上市时间最早、亩收入最高、产量最大等六项纪录;投资1345万元,新修赵家铺至土地岔四级公路23.5公里;投资800万元,新修辛店乡龙湾至满堂川乡上马川通乡四级公路28公里;投资4734万元,实施沿黄公路绥德段三级公路27.5公里,目前完成路基和面层,完成投资约4400万元,全面完成2010年通达工程28个89.41公里,新建2011年通达工程9个16公里(其中桥1座),完成投资571万元。
(二)全面推进“创卫”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城市“五化”工程,全力推进文化广场、名州广场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成城市基础建设投资约3.9亿元。
创卫工程方面,完成投资2545万元。绿化工程完成投资820万元,硬化工程完成投资210多万元,美化工程投资525万元,净化工程完成投资650万元,亮化工程完成投资300万元,城区亮灯率达到98%以上。
(三)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0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1人,“4050”人员再就业1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3%以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7433户,16910人,农村低保对象31500名、临时救助对象10500名,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全县共下拨农村低保金2718万元,人均月补差85元;下拨城市低保资金3130万元,人均月补差227元,城乡低保户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下拨救助资金358万元,救助患者5560人次;发放贫困大学生救助资金93万元,资助930名。1010套保障型住房建设任务,完成“433”要求,2012年保障型住房建设用地已落实,正在进行前期审批和筹建工作。
(四)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方面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竹片拱棚、规范化整形修剪和周年管理、养猪人工受精以及西甜瓜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建成示范基地3480多亩,补助碳铵186吨,磷肥169吨、尿素24吨,培训66期,普及培训5700人次;农高会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1320万元。
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贫困学生126324人,全面实施“蛋奶工程”,为17319人进行了补助。高考升学继续保持了全市领先位次,一本上线率15.13%,居全市第一位;二本上线率35.9%,居全市第二位。600分以上共116人,占考生总数的3.59%,比去年提高了0.37个百分点,全市高考成绩前十名考生有我县8人,绥德一中考生以681分位居全市第二名。
文化工作建成乡镇文化站10个,661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陕北秧歌”、“绥米唢呐”进入国家“非遗”名录,“绥德剪纸”等8项进入省级“非遗”名录,“绥德年茶饭”等13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成为文化部命名的“秧歌之乡”、“唢呐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剪纸之乡”。
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278942人,参合率93.85%。筹集新农合总基金5935.7万元,累计报付57553人次,补偿4779.03万元;深入推行县镇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继续加强卫生技术培训;全面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乡村两级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使用率90%以上,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推荐申报省级卫生示范单位1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个,省级卫生先进村10个。
计生工作不断巩固“国优”创建成果,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目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任务。出生人口性别比107.95,自然增长率5.96‰。
二、2012年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引导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发展大、小拱棚和温室大棚蔬菜,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加强对各类涉农资金的管理,严格乡镇对农村低保和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和管理秩序,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城东新区建设步伐。物流园区要实施总投资2.22亿元的绥德北站建设,完成滨河路、东纬一、二路以及供水工程、商贸餐饮一条街管网、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新建信息服务大楼前期工作,实施园区电网改造;开工建设清洁能源重卡项目,启动东洲义乌商贸城、汽车4S店、汽车销售维修项目建设;完成公墓建设工程和第二批土地审。工业园区要加快推进园区1.5公里二级公路建设,完成园区土地审批工作,启动义合铁路集运站建设;开工建设98万吨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启动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厂区建设工程;完成5万吨氯酸钠项目各项前期审批工作;力争启动120万吨纯碱、100万吨清洁燃料和绿色制冷剂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完成枣林坪取水工程前期筹建工作,力争2013年开工建设。城东新区要完成新区详规和评审,开工40米主干道、市政管网工程;开工建设307国道城区过境段改线工程,认真做好榆绥高速公路建设协调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创卫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城区“五化”工程。积极做好文化广场、名州广场、城东新区等续建工程建设工作;启动文化路街心花园建设,继续实施城网改造工程;完善四十里铺重点镇、吉镇镇小城镇建设;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城市供气工程,提高城区规划区供气覆盖率;力争启动城区两条河流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妥善处理好职工安置问题,力争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引导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五是搞好社会稳定工作,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安全生产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搞好扶贫救济工作。
六是继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打造勤政为民、高效透明政府。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面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建设,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政府办:朱建国供稿)